惊蛰:一个有声音的节气 非遗-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26341
惊蛰:一个有声音的节气 非遗-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2634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非遗

惊蛰:一个有声音的节气

2024-03-04 08:4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3月5日10时23分,我们将迎来惊蛰节气。惊蛰,古称“启蛰”,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唯一以昆虫名字命名的节气。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随着惊蛰的到来,阳气逐渐上升,气温逐渐回暖,春雷开始轰鸣,雨水也逐渐增多。这一切的变化都标志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正式拉开序幕。

惊蛰.jpg

  春雷始鸣

  “蛰”,指“藏伏”,昆虫入冬藏伏土中;“惊”指“惊醒”,天上的春雷惊醒蛰虫。惊蛰节气在中国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而“惊蛰”之说,则起于汉朝,因汉景帝的讳为“启”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中国有句古话:“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 划过天空的春雷可以说是惊蛰节气最典型的表现了,民间南方有“惊蛰始雷”的说法,这里的“惊蛰”便是在指:雷声震醒了冬眠中的动物。

       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通常在惊蛰节气期间,春雷的影响范围主要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还未迎初雷。

  尽管“惊蛰”意指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其实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这才是使蛰虫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桃花_副本.jpg

  惊蛰三候

  惊蛰有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惊蛰时期,气温回暖,桃花盛开,黄鹂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发出悦耳的鸣叫声。“鸠”是指布谷鸟,惊蛰时节鹰会躲起来繁殖,而布谷鸟则活跃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      

       春耕不能歇

  惊蛰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气温的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多,这个时期对农民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被视为农忙的开端。

  惊蛰期间,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经历着最快速的升温,平均温度超过10摄氏度,日照明显增强,这为农耕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古语云:“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讲的就是惊蛰对农民的意义。

春耕.jpg

  惊蛰习俗

惊蛰吃梨_副本.png

  吃梨

  惊蛰有吃梨的习俗,这是因为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驱除虫患

  惊蛰惊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所以人们在惊蛰那天,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壁,用香味驱赶蛇、虫、蚁、鼠和霉味,预防疾病发生。

  蒙鼓皮

  在中国古代,人们将雷神想象成一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神仙,一手持锤、一手击鼓,发出阵阵雷声。“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古人认为雷神击天鼓响雷,百虫才得以惊醒,便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祭雷神。

  惊蛰养生

  中医认为,春季人体肝气旺,是肝脏机能活动的旺盛时节,所以惊蛰养生,就要重视对肝脏的保养。

  春季养肝是多方面的,首先要重视精神调养,保持恬静、愉悦的心态。饮食上,宜适当吃些葱、香菜等,这类食物温而发散,与春季气候相适应,对人体有益,而生冷之物则应当少食,以免伤害脾胃。

  《黄帝内经》中曾讲过:“春三月,此谓发陈。”也就是在春天,要把体内的毒素往外排,这样才能推陈出新。故而此时节除护肝养肝外,亦可顺气机而排毒。传统中医食疗,通过祛寒、祛湿、祛燥热的食物如姜、山药、莲子、山楂等,达到排毒化淤之效。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一个有声音、有力量的节气,植物凝聚力量破土而出,动物积蓄能量冲破“桎梏”,而经过一个漫漫寒冬的人们经过休整将再次踏上逐梦之路,一切蓄势待发,焕然一新。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晓吉

       图片 图虫创意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