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时代华彩的中华文脉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34731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焕发时代华彩的中华文脉

2017-03-03 13:29 | 来源: 光明网

  唤起一个民族内在凝聚力的,是文化的薪火;朗照一个民族复兴之路的,是价值的明灯;滋养一个民族日常生活的,是浩瀚却无形的文化巨流——

“最忆是杭州”.jpg

“最忆是杭州”文艺表演(网络截图)

  钱塘江畔,一场“最忆是杭州”的文艺盛会,为G20杭州峰会提供了特别却又内涵丰富的注脚;江南水乡,千年古镇的历史风貌,以无声的语言向互联网大会的与会者讲述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厚文化渊源。

  中宣部宣教局和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被学者名家娓娓道来,每一场都吸引数百万名网友争相收看;中央电视台文化节目《朗读者》的舞台上,96岁老翻译家许渊冲的那句“让中国文化得到认可,我要走也没有什么遗憾了”,让场内观众洒泪,场外观众纷纷致敬。

  源远流长的文脉,必有滋养当代文明的能力;文化自信的潮声,必能激发亿万人民的共鸣。2017年开年,为了落实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四大部分十八个方面的内容,呈现了当代中国蓬勃的文化实践,为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力、表达力和凝聚力提供了蓝图和抓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潮来天地青。

  以中华美德浇灌伦理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的中华美德古训书法展已在全国巡回展出近三年。在美德古训书法展的篇首,他郑重地写下了一张条幅:“德为兴国立人、化育万物之本。”

  追本溯源,正是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视察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讲话,激活了崇德向善的民族基因、彰显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为以中华传统美德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空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这些独特的思想道德资源正在被重新挖掘阐释,润物无声地灌溉着今天的社会生活。

中国文化.jpg

  深化理论淬炼——楼宇烈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牟钟鉴的《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张岂之的《中华文化的会通精神》在2016年先后问世。三位耄耋老人,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多年思考向大众作了一次漂亮的“讲清楚”。牟钟鉴在书中深情地说:“我在努力用时代精神激活儒学的恒在价值,以实现明体达用的目标。”

  挖掘思想资源——历史学家李学勤、哲学史家陈来、古典诗词专家叶嘉莹、历史学家戴逸、思想史家张岂之、敦煌学学者樊锦诗等一批知名学者先后做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聆听大家》访谈栏目:传统文化中修身、吏治及官德等思想,正为反腐倡廉提供“古为今用”的历史智慧。

  倡导家风家教——“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强调了家教家风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意义。“传承好家风”的理念“吹拂”大江南北,以家庭、家教、家风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以各种创新方式涌现,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更是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上升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培育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是中国君子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根植乡土,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十八大以来,各地既重“古贤”又重“今贤”,重构乡村本土文化,敦厚民风民俗。从浙江上虞到安徽宿松的地方探索,从祠堂、礼堂到讲堂、课堂的文化教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土地上扎根日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文理念经过阐释激活,正在经历与当代文化相适应的过程,正在滋养当代社会生活。全国政协委员、知名学者叶小文评价:“慎终追远并非要搬出祖先来说事,而是为了以古鉴今、积德厚德,提醒人们在繁忙浮躁的当下想想根、定定神、稳住脚步找到魂。”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