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清代徐扬《姑苏繁华图》的故事 写意•翰墨丹青-关东文脉 曹淑杰 233204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写意•翰墨丹青

细说清代徐扬《姑苏繁华图》的故事

2017-02-16 | 来源: 深圳新闻网

  清代徐扬《姑苏繁华图》的高清大图.jpg

清代徐扬《姑苏繁华图》(局部) 网络截图

      最近有机会看到清代徐扬《姑苏繁华图》的高清大图。贾府在姑苏的荣光,早于这幅画几十年,书中说,还是赵嬷嬷刚记事的时候,康熙南巡,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预备接驾一次。我皇上銮舆再幸,行庆施惠,有加无已……”  这种大声颂圣的句子,异时异地读来,可能轻微不适。

  最近有机会看到清代徐扬《姑苏繁华图》的高清大图。

  这幅可与《清明上河图》媲美的风土人情长卷,全长十二米多,画面“自灵岩山起,由木渎镇东行,过横山,渡石湖,历上方山,介狮和两山之间,入姑苏郡城,自葑、盘、胥三门出阊门外,转山塘桥,至虎丘山止”。据统计,画中约有一万两千余人,近四百只船,五十多座桥,二百多家店铺,两千多栋房屋……一寸一寸看过去,不胜感慨。

  姑苏和红楼的关系,已经无需多说了,林妹妹就是姑苏人士。这幅长卷,完成于乾隆己卯年(1759),就是石头记“己卯本”的那个“己卯”。所以看这幅图时,一直在想象,这就是红楼的姑苏,姑苏的红楼。

  当然,红楼一直声称自己真事隐去,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全都“失落无考”,但是对于十二钗的出身之地,是一点也不曾含糊的。黛玉、妙玉、香菱,都是苏州人。采买十二个小戏子和拣选驾娘,也都是下苏州。在揄扬“慧纹”的时候,特意说“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也”字耐人寻味。

  贾府在姑苏的荣光,早于这幅画几十年,书中说,还是赵嬷嬷刚记事的时候,康熙南巡,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预备接驾一次。眼下虽已生活在都中,但根基犹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当忽然看到远景中的旗帜上,若有若无的“织造部堂”字样,莫名有些激动。尽管知道此时的这一处,已经和红楼作者未必再有关系,知道用史实去套小说,是胶柱鼓瑟、费力不讨好,仍忍不住再三注目。

  然后看到官船,就想起林妹妹坐过的船;看到“大肉馒头”,就想起“终须一个土馒头”;看到种种店面招牌,就想到薛蟠下江南,带回来的两大箱子“绸缎绫锦洋货”,和“笔墨纸砚、各色笺纸、香袋香珠、扇子扇坠、花粉胭脂”等。几乎每一样东西,都能看到对应的招牌。就会想,也许这家店,就是薛大哥去过的呢。除了虎丘带回的“自行人、酒令儿、水银灌的打筋斗的小小子、沙子灯、一出一出的泥人儿的戏”,和泥捏的薛蟠小像——点明是来自虎丘以外,其他的,大半也应来自苏州街面,因为黛玉认出是“家乡之物”,是“小时候倒不理会,如今看见,真是新鲜物儿”的,于是触物伤情,思念故里。

  画面三分之二处,城墙上榜书“阊门”二字。素日念过多少遍的红楼开头,忽然奔涌而来:“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随着画面延展,“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仿佛马上呼之欲出。可是并没有。四大家族的百年升沉变幻,不过只是长河一瞬。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

  画家徐扬,也是苏州人氏,家住阊门专诸巷。在跋语里,他记道:“钦惟我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臣幸遭逢之盛,图写太平……熙皞之风,丹青不能尽写,要皆自我朝圣圣相承,深仁厚泽,沦浃于百又余年之久。我皇上銮舆再幸,行庆施惠,有加无已……”

  这种大声颂圣的句子,异时异地读来,可能轻微不适。但在当时,也许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吧。而且同时代的曹雪芹,恐怕是没有资格说这种句子的。

  不管愿不愿意,这样的句子,都轮不到他来说。所以他只好写一些自己想说的话。

责任编辑: 曹淑杰